
曾經通往贛粵的古驛道,如今成游人探幽觀景之路。

出玉帶橋,在空氣清新溪谷澗,發現野生菌類萌呆的樣子。

初夏的虎山河上,一泓湍流溢如玉。

從高速公路上俯瞰玉帶橋,仿佛站在現代與古人對話。

高速公路飛越虎山河上,宛然又一條彩虹而至,為玉帶橋帶來相伴的熱鬧。

古今對比的交通,亦是穿越,更是對先人智慧的敬頌。

近距離發現玉帶橋廊檐上大部分為木質結構。

空中俯瞰,玉帶橋又像一列在軌道中駛入的隧洞的火車。

暮色中,染一層淡黃與綠蔥蔥配合,古驛道上的玉帶橋,幽靜如畫。

山巔處,一處紅亭,遠眺玉帶橋與周邊景色。

深藏于碧如玉洗的森林之腹地,玉帶橋更顯華貴之尊,令人向往。

隱在樹林深處的玉帶橋,呈現與世無爭的溫馴。

玉帶橋的橋頭,一幅對聯蘊古雅。

玉帶橋內部結構觀賞。是行走的通道,也是小憩的亭臺樓閣。

玉帶橋是古人造橋的智慧。

玉帶橋周圍山深林茂,畢直的松林隱其之成為另一種景色。
國家旅游地理江西贛州6月20日訊 江西省贛州市信豐縣虎山鄉中心村是一個山青水秀的好地方,連綿秀美的林木蒼翠、風光旖旎。當地的虎山河上有座古橋至今仍保存完好,飛跨在崇山峻嶺間,因橋形如弧,結構獨特,宛如一條玉帶,凌架河中故而得名。
玉帶橋為二墩三孔屋樓式拱橋,橋身呈弧行,橋長88.15米,是江南現存最長的弧形廊橋。
“遠近聞名玉帶橋,兩岸峻峰入云霄。奔騰河水瀉千里,玉帶飛鎮兩山腰”。這是玉帶橋的詩意化的敬意。
據悉,玉帶橋是清乾隆五年建成(公元1740年),又名“風歧橋”為當地富翁余風歧募資建。
玉帶橋,曾經是信豐縣通往廣東興寧,和平的重要的交通驛道,因其氣勢雄偉而聞名贛粵間。
如今,玉帶橋不再沉寂于月落星沉的時光里,自從有了高速公路打這側身而過,就已打破了崇山峻嶺的寧靜。慕名而來的游客,縮小了到達玉帶橋景點的距離,玉帶橋更是成了當地旅游宣傳的一張名片亮點。
我們從高速公路下來,沿著信豐縣虎山鄉的鄉道直達玉帶橋附近的古驛道。在玉帶橋的虎山河上游,汛期水漲,轟隆降作響、奔騰的河水從橫亙的攔河壩上飛泄而下,玉碎飛濺,抬頭仰望高速公路的大橋就在離玉帶橋不遠的地方,同框入目,古今雙虹兩橋,從茂密的樹冠上飛越仙景之上。
玉帶橋上,遇上幾位從外地特意來參觀的年輕人,他們從橋中的廊檐下穿橋而過,邊走邊發出感嘆古人的智慧,“我們是第一次來,這樣精致巧奪天工的古橋,我們也還是第一次見過呢?!?br/>
其實,這種磚木混搭結構的古橋,橋中有防雨防風的廊檐與供過客休息的長椅、石凳等設置,在贛南客家人居住的山區,至今仍還保留了許多,是一道風景橋。當地人把這種能避風躲雨的廊橋又叫風雨橋,這也是古時的一種人文關懷的表現。
溫馨提示:
虎山鄉位于信豐縣東南隅,東鄰安遠鶴子鄉,南接定南縣龍頭,距離信豐縣城50公里,可坐前往虎山鄉的中巴,車票價15元。從贛州自駕游想去觀看玉帶橋的游客,大約需二小時的車程。眼下正是入夏天,當地山區多蚊蟲,防曬防暑防蚊蟲叮咬的藥物要帶好。(劉濱 李健 劉念海 撰文攝影)
來源:國家旅游地理
編輯: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