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鳳慶:茶葉芽頭春意鬧(圖)
摘要:國家旅游地理云南臨滄3月31日訊(通訊員 許靈鋒 王繼澤 楊雪 張藝璇 李海艷 張正彪 羅國祺)近期,臨滄市鳳慶縣51.6萬畝茶園吐出了嫩綠的新芽。3月22日,鳳慶縣舉行了2022年度春茶開采儀式。
國家旅游地理云南臨滄3月31日訊(通訊員 許靈鋒 王繼澤 楊雪 張藝璇 李海艷 張正彪 羅國祺)近期,臨滄市鳳慶縣51.6萬畝茶園吐出了嫩綠的新芽。3月22日,鳳慶縣舉行了2022年度春茶開采儀式。
鳳慶縣種茶制茶歷史悠久,是滇紅茶誕生地,是著名的“世界滇紅之鄉”,人文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境內生長著一棵3200多年的野生栽培型茶王。1939年馮紹裘先生在鳳慶試制“滇紅”茶成功,鳳慶成為中國出名茶“滇紅”的發源地,也是全國20個無公害茶葉生產示范基地縣、全國十大產茶縣和云南省35個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優質茶葉基地縣之一。
魯史鎮:春茶開摘民歡顏產業興旺促增收
春采千棵綠,香飄萬里路。連日來,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魯史鎮茶山滿目翠色,第一批春茶到了采摘時節。
清明節前,正是春茶采摘的好時節,此時采摘的茶葉芽葉細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漫山的茶園,空曠間呼吸著茶香清新的味道,遠遠看到采茶姑娘們背著茶簍,手指翻飛,茶簍中很快就是滿滿的茶葉,采茶姑娘們的歡聲笑語預示著今年茶葉的好收成。
近年來,鳳慶縣黨委、政府提出鳳慶縣滇紅茶全鏈條組織化工作部署,成立滇紅茶產業聯盟,魯史鎮立足于茶馬古文化特色小鎮創建,深入踐行黨史學習教育、“三比三看”主題實踐活動,在古鎮組織馬幫開展重走茶馬古道活動,號召轄區黨員群眾傳承弘揚篳路藍縷、馬踏石穿的“馬鍋頭”文化,為魯史鎮的跨越式發展多做貢獻。
“茶葉產業,是我們魯史古鎮的傳統產業,是老百姓增收創收的脫貧致富好產業,茶旅結合的生態旅游令人心馳神往,是我們重點打造的旅游名片之一。”魯史鎮黨委書記羅曉虎說,“魯史鎮將以茶為媒,鋪就‘茶旅融合’致富路,助力脫貧攻堅成效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魯史的明天必將越來越好!”
據悉,魯史鎮實有茶園面積9900畝,其中采摘面積為9700畝,高優生態茶園592畝,2021年生產毛茶838.4噸,實現產值1822余萬元。
小灣鎮:春茶開采綠意濃滿園歡歌茶飄香
春暖花開采玉條,清香四溢萬家中。陽春三月,天氣轉暖,經過一冬的蟄伏,春天的第一茬嫩芽在茶樹枝頭悄然萌發、青翠欲滴,小灣鎮大大小小的茶園進入了春茶采摘期。
隨著小灣茶企代表“鳳慶滇紅茶,小灣開采了”的一聲號召,廣大茶農們背上竹簍、踏著歌聲,開采滿園新綠。只見一雙雙靈巧的手在茶樹尖上下翻飛,一捧捧嫩綠的茶在竹簍里越堆越高,一張張明媚的笑顏在陽光下盡情綻放。在整齊的茶園里,在暖暖的太陽下,笑聲、歌聲縈繞著茶香,盡情潑灑豐收的喜悅。“現下進入了春茶開采時節,今年茶葉雨水充足,品質較好,開采當天我就采了十斤左右的茶葉,收入了一百多元,為今年的春茶季開了一個好頭。”箐中村茶農楊翠竹興高采烈地說道。
小灣鎮是遠近聞名的茶尊勝地、古茶寶地,共有茶園3.4萬畝,掛牌保護的古茶樹2118棵,古茶園分布在三水、梅竹、溫泉、錦秀等地,2021年全鎮茶葉產量4078噸,產值1.57億元。這里有歷經千年的世界上最大人工栽培型古茶樹“錦秀茶尊”,有樹冠相連成北斗七星形態的“七尊者”,還有眾多高效生態臺地茶園,茶資源豐富,茶文化濃厚,茶產業不斷發展。
近年來,小灣廣大茶農越來越認識到鳳慶滇紅茶品牌的重要性,研究制定具體工作措施保護鳳慶大葉群體種,守護好滇紅茶的“根”。始終堅持黨建引領,支部、合作社同向發力,加快推進滇紅茶全鏈條組織化,目前全鎮共有69家茶葉生產加工主體,其中2家被滇紅茶產業聯盟授予聯盟成員單位,20家茶葉初制所和合作社與縣內茶企形成掛聯機制。同時,小灣鎮以“黨建+服務質量”優化滇紅茶產業營商環境建設,切實加強茶園管理,加快茶葉初制所規范化建設,打造茶葉生產主體黨建品牌。積極鼓勵廣大茶葉加工主體合作社、作坊加入滇紅茶產業聯盟,加快形成“產業聯盟+精制龍頭+初制所+合作社+基地+農戶”全鏈條,在外銷上采取“統一”模式,使用統一的包裝、統一的商標、統一的品牌、統一的地理標識,解決了“三無”產品在市場上流通的問題,提高了小灣茶品牌的信譽,減輕了茶農負擔,帶動了茶農增收致富。
下一步,小灣鎮將秉持資源優勢,在鳳慶滇紅茶產業聯盟的帶動引領下,持續做大做強做優茶產業。同時,將緊緊圍繞“一區一帶三線”的發展定位,著力打造“錦秀線”,努力推進錦秀茶王村和甲山自然村鄉村振興示范點建設,以茶旅融合為方向,打造獨一無二的鄉村振興模式。
洛黨鎮:三萬多畝茶園進入春茶黃金采摘期
陽春三月,正值茶樹吐新芽展新枝的季節,隨著節令的到來,在全縣春茶開采儀式舉行的同時,洛黨鎮在大興村小青樹茶園暨“鳳慶縣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洛黨鎮示范區(創建期)”舉行了2022年春茶開采儀式,自此茶農們開始了又一年忙碌的采茶生活。
洛黨鎮春茶如火如荼地進入黃金采摘期,在采摘基地的另一頭,茶葉加工機器也開始啟動運轉。鎮黨委政府通過求發展、轉方式、見效益的思路,不斷提升茶葉產業規模。“2022年我們大興村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將緊跟全縣滇紅茶全產業鏈的發展方向,在茶園集約管理,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上狠下功夫,把茶葉產業作為鄉村振興、助農增收、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有力推手。”大興村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亞光介紹說。
茶農們背著竹籃子和茶口袋,戴上遮陽帽和口罩奔走在翠綠的茶山上,雙手手指翻飛,在每一棵茶樹上利落地采摘著一芽二葉。茶農董福春一邊采茶一邊向筆者介紹說:“春茶開始,我們來小青樹茶園采摘茶,合作社算給我們采摘工6元一公斤,多摘多得,還能照顧著家還能苦得錢,我們相當高興,一天也能摘得一百多元。”
鳳慶縣被譽為世界滇紅之鄉,滇紅茶被譽為中國紅茶的珍品。由于企業單打獨斗、一家獨大已不能滿足市場發展需求。近年來,鳳慶縣在如何振興滇紅茶產業、拓寬群眾增收渠道上深入思考,具體謀劃,建立滇紅茶全鏈條產業聯盟,進一步統一發展思路、統一行動、統一標準,重塑滇紅茶品牌,實現打造中國紅茶“第一縣”的目標。
目前洛黨鎮共有茶葉經營主體單位和個人46家,其中有“滇紅茶產業聯盟”成員單位6家,13個經營主體已掛靠“滇紅茶產業聯盟”,2022年底將力爭實現入鏈初制所占比達65%以上,完成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標準化基地創建,建成綠色茶園3.54萬畝,有機茶園0.31萬畝,進一步實現茶葉種植基地全域綠色有機化,通過黨組織+合作社同向發力,提升企業效益,實現茶農利益最大化。
腰街鄉春茶采摘促增收
春暖茶飄香,茶農采茶忙。隨著春季氣溫持續上升,茶芽生長迅速。茶園里,成片綠油油的茶田層層疊疊,株株茶樹吐露新芽,腰街鄉千畝茶園陸續進入春茶采摘期,茶農們背著背簍,穿行于茶壟之間,分散站立,兩手在茶樹間輕輕舞動,嫻熟地把一片片堅實、飽滿的獨芽投入茶簍,到處洋溢著收獲的喜悅。
好山好水孕育一方好茶。腰街鄉地處鳳慶縣東北部,最高海拔2539米,年平均氣溫13.7°C,氣候、土壤等茶葉種植的優勢得天獨厚,種茶制茶歷史悠久。全鄉現有茶園面積7200畝,2021年茶葉產量達到610噸,實現產值1781萬元。近年來,茶葉逐步成為全鄉的特色、支柱產業,茶產業的發展為當地百姓尤其是留守婦女提供了就業的機會,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鄉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下一步,腰街鄉將深入探索“黨組織+合作社+公司+基地+茶農”的發展模式,提高茶葉管護標準,穩定茶葉品質,讓彝鄉茶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詩禮鄉:春茶正是采摘季各族群眾采茶忙
眼下,正是春茶生產的關鍵時期,詩禮鄉6500余畝茶園陸續進入采摘期,茶農們正忙著采摘今年的第一批新茶。
在茶園中,除了漢族茶農外,還有許多苗族服飾的茶農在采摘茶葉,田間地頭呈現出一片繁忙景象。
詩禮鄉部分合作社、茶農抓住春茶上市的有利時機,與位于詩禮鄉清華村的鳳岐清華(有鳳茶業)初制所建立了穩定的供貨和采購關系,以高于去年10%的價格簽訂了收購合同,形成了“訂單式”農業,解決了茶葉銷路,助力茶農增收,促進企業發展,推動鄉村振興。
鳳岐清華(有鳳茶業)初制所負責人介紹,今年春茶預計將于3月28日正式開秤,根據天氣等原因,今年茶葉產量與往年相比將會有所提高。
責任編輯:吉中君
網友評論